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利用自身在业界的影响和与国内外虫草科研机构的合作,从2015年起除了新冠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外,已经承办了七届“世界虫草论坛”,为推动全球虫草类真菌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5年3月28日,世界虫草论坛在浙江平湖举行,来自国内外著名的生物学者和医学专家共800余人出席大会,分享当代虫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虫草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虫草有500余种,在我国分布有近200种。世界上已经进行开发研究利用的虫草仅有20种。我们熟悉的虫草有冬虫夏草、蝉花虫草、蛹虫草和细脚棒束孢等。
英国真菌分类学家奈杰尔 海韦尔-琼斯表示,虫草菌是药品和食品研发的宝贵资源,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利用。美国生态学家丹尼尔-文克勒认为,像冬虫夏草这一虫草资源需要可持续保护开发利用,更多的虫草资源保护研究已经被列为部分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临床科研小组(刘玉宁教授 北京东直门医院肾病中心主任医师,肾内科学科负责人,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发布了重大的科学发现:蝉花虫草能够增强人类SIRT1基因的表达,SIRT1基因编码被称为“长寿基因”,蝉花虫草可以使“长寿基因”活跃起来,从而提高调控衰老系统的能力。中医认为,肾脏主宰着人体的衰老。而SIRT1基因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抑制因子,可以防治肾脏纤维化,它在刺激条件下减少细胞凋亡和衰老。所以它的活跃,能够调节人体中的寿命控制系统,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因此,蝉花虫草可以为人类衰老按下“暂停键”,这一研究成果如果能够广泛应用,人类的寿命达到150岁将不再是梦想。此次关于蝉花虫草与人类衰老的研究被专家誉为人类健康史上的里程碑。
据了解,在往届论坛上曾公布过蝉花虫草的全基因组图谱等重大科学成果,虫草论坛已经成为虫草学术界的顶级学术论坛。本届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平湖市人民政府、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虫草博物馆、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
央广网杭州8月15日消息(记者 于闻)2016世界虫草论坛8月13至14日在浙江平湖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泰国、尼泊尔、英国、哥伦比亚、不丹以及中国等国内外著名的虫草专家、微生物学家、临床专家等50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交流和探讨在国际微生物组学背景下,虫草类真菌资源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虫草类真菌研究的最新成果。
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副秘书长谭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等出席论坛并致辞。专家们分别就各类虫草分类、命名和鉴定,虫草菌种培育和保藏,虫草的基因组研究,虫草的开发应用,虫草的临床应用等领域进行了报告和探讨交流。
世界虫草论坛是虫草行业的顶级学术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平湖市人民政府、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主办,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虫草博物馆承办。
2017世界虫草论坛日前在沈阳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伊朗以及中国等国内外30余名虫草专家就虫草的分类鉴定、成分研究、保健养生等领域作了精彩报告,并在蝉花等虫草类真菌的安全性评价和产业化方面给出了科学的建议和结论。
辽宁省工商联主席杨冠兴在致辞时表示,面对当前全球布局健康产业的局面,中国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原来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到现在开始向健康方向转变,这是国家给予虫草行业的机遇。论坛在沈阳的召开,不仅为推动世界虫草行业的研究和产业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为辽宁省微生物学科建设和虫草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学习机会。
开展虫草的菌种培育和保藏工作对于实现虫草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虫草近30年的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Joseph W. Spatafora坦言,之所以开展虫草的菌种培育工作,一方面是由于采挖野生虫草容易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就像冬虫夏草的主产地青藏高原一样;另一方面,野生虫草含有多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目前,由中国虫草博物馆馆长、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增智教授带领的专家研究团队,已经建立了国内颇具规模的虫草菌种资源库以及光生物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能够实现蝉花等20多种虫草的人工繁育。同时为了避免菌种退化,研究人员还定期将蝉花虫草菌种送至野外繁育基地进行扶壮和野化,保证了蝉花虫草的菌种质量,从而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专家表示,虫草作为中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其研究和产业化,需要政府、研究机构、科研院校和企业来共同推动。蝉花虫草作为虫草家族的新品种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新选择。在基础研究、安全性评价、规模化培育等方面均已完善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发展规划,从而为虫草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贡献力量。
2018世界虫草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家交流中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虫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共同主办,由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菌物学会虫生真菌专业委员会、虫草博物馆承办。本次大会莅临的嘉宾有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开拓者,个体化医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著名的真菌学家科学院和第三科学院庄文颖院士;肾病学泰斗——国医大师张大宁等,以及来自美国、瑞典、英国、新西兰、哥伦比亚、阿根廷和中国等7个国家19位虫草专家将做精彩的大会学术报告。
虫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要活性成分为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有益于人体吸收的物质,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疲劳等多种功效。已知世界上虫草种类有2000余种。
“十三五”期间,微生物列入国家多项规划和文件当中,包括科技部下发的“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十三五”基础研究创新专项,特别是在突破若干前沿关键技术方面提出要力争微生物组学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方面要取得重大的突破,要部署若干重大项目,加强原始创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项目管理处郑亚峰处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项目管理处郑亚峰先生在致辞中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医药资源归纳为五项资源,其一、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其二、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其三、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其四、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其五、中医药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Plantamed公司创始人雷莫·希诺(Raimo Heino)博士
会上, Raimo Heino博士在2018世界虫草论坛上发布了瑞典Plantamed公司生产的蝉花新产品,将其命名为Cikaria,并宣布蝉花虫草在获得在瑞典生产销售许可后,两周前又获得了在德国的销售许可。这一发布标志了蝉花虫草正式进入欧盟市场,从而为走向国际市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特别是在世界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糖尿病、眼病、骨病、心脏病等一系列疾病束手无策的今天,致使很多慢性病人终身服药或者无药可治。而研究发现,蝉花虫草对治疗200多种疾病有着神奇的功效。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以平教授研发团队,历经近30年的时间,研究蝉花虫草对于肾病综合症的治疗,取得了阶段性的辉煌成果,并且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此基础上,由泛亚医药进行了创新性和产业化的发展,已在国内市场投放多年,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更是在今年年初获得了瑞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补充剂的通过,并且在瑞典开始生产并投放市场,生产、销售的国际化网络已在中亚、中东及欧洲各国基本形成。
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虫草博物馆馆长李增智教授
中国虫草博物馆馆长李增智教授致辞中说,深圳的快速崛起是一个神话。今天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城市召开世界虫草论坛,也是向全世界宣告造福于人类的虫草,正像这座神奇的城市一样,带着阳光,带着健康,带着福音走向全世界。正如我此刻面对的你们,释放出灿烂的微笑。本次论坛将在会场发布虫草领域国际合作的部分成功信息,往届论坛的孜孜追求在本次论坛成为现实,必将推动各位虫草企业家借力高科技“一带一路”的春风,携手共赢,使健康虫草产业更好的造福人类。
耶夫勒大学动物学院生物学院尼尔斯·莱霍尔姆(Nils Ryrholm)教授做学术汇报
2018年8月19日,世界虫草论坛2018在深圳顺利闭幕。在此次盛会上,来自美国、瑞典、英国、新西兰、哥伦比亚、阿根廷和中国等七个国家的19位虫草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内容涉及到虫草的分类学、系统学、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传统领域,也涉及其在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等新的研究领域,信息及时准确,专业性和科学性强,成果前沿而令人振奋,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和极大兴趣。迄今为止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不丹、巴西、哥伦比亚、德国、伊朗、日本、韩国、新西兰、尼泊尔、瑞典、泰国、英国、美国以及中国等十六个国家的800多位代表参与了盛会,为世界各国虫草学科的发展和产业化提供了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搭建了通畅便捷的信息交流和产业合作的渠道,增进了各国同行之间的友谊、合作以及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交流、互动。
刘昌孝院士应邀参加2019世界虫草论坛并发表演讲
2019年5月29日至30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和中国菌物学会联合主办的“2019世界虫草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世界虫草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对世界虫草研究、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的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以推动各国加强对虫草研究和相关产业政策制定为目标,分享当代虫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全球虫草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模式、新途径,进一步探讨了虫草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探索虫草产业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为世界虫草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家相关部门和社团领导、部分驻外使节、“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学科带头人,以及来自美国、新西兰、瑞典、日本、韩国、泰国、哥伦比亚、西班牙、哈萨克斯坦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和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健康产业界的著名中外企业家等共300余人出席大会。
论坛组织委员会由董彩虹、郭良栋、Nigel Hywel-Jones、李国强、厉将斌、李俊德、李卫平、李振吉、李增智、罗增刚、桑滨生、孙长胜、Joseph Spatafora、屠志涛、肖威、郑亚峰组成。大会学术委员会由陈以平、Travis Glare、郭英兰、Nigel Hywel-Jones、李泰辉、李玉、李增智、刘昌孝、刘杏忠、Ho-Yong Park、Nils Ryrholm、石学敏、Joseph Spatafora、王成树、张大宁、周宏灏、庄文颖组成。
虫草是传统中医药宝藏中的“瑰宝”,冬虫夏草、蝉花虫草、蛹虫草等已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开发应用,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展了虫草的研究和应用,加大国际合作已成为虫草研究和虫草产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会议高度评价了泛亚医药通过对瑞典Plantamed公司的收购重组,走出了一条“中国虫草、泛亚培育、欧盟标准、瑞典制造、全球拓展”的国际化新路子,是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国虫草+现代科技”为更多国家欢迎的成功典范。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健康中国促进网中医药传承发展专家研究中心主任刘昌孝院士出席论坛并发言,刘昌孝院士表示:
自2011年以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虫草大会是一囯际学术与产业发展的盛会。今年的世界大会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迎来世界各地嘉宾。世界虫草大会己成为成功构筑政一产一学一研一用的科技和产业的桥梁。这屆大会本着响应"一带一路"倡导,推动世界虫草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精神,在主办方和承办方的精心组织下,政府官员、科技专家和企业家定能呈现精彩纷呈讲演和学术报告,让与会者受益。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的时代,为生物医药发展和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就传统医药来说,如何传承发展、资源配置、创新发展、科学基础、技术应用、伦理监管、合作模式等方面一定会引起与会专家、学者、官员和企业家的积极思考。
世界大会一路走来,为传统医药发展的传承、专注、自信、创新、包容、合作搭建了世界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在活动现场看到来自瑞典的朋友参加并与中国企业合作,感到特别亲切和高兴。我们相信,不忘初心和历史使命,一定能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主旨演讲专场中,李增智教授(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做了题为《中国虫草研究与产业化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他用数据总结我国在近二十年学术研究、产业开发和应用推广的历程、成绩和问题。90年代以来研发突飞猛进,2013一2016年达到顶峰。2008一2016年发明专利直线增长,表明受到产业界的重视。特别是中国虫草、欧盟标准、瑞典制造和全球拓展更显示其国际化发展的势头看好。另一主旨演讲是美国俄勒冈州大学Joseph Spatstora教授做的题为《世界虫草研究与产业化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从全球主要虫草的资源基础研究、生物分类的基因研究、虫草化学物质研究作为新药发现的开发前景研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有价价的信息。随着对冬虫夏草认识的提高,对其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的跨学科研究,进行多样化模式和过程研究,为西方虫草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随之增长。美国和印度开发的多种虫草啤酒生产上市,促进了虫草发酵技术和生产过程的不断创新。
2021年6月23日,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世界虫草论坛(上海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以及大健康产业界的企业家等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及活动。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后疫情时代,虫草类新食品在促进全民免疫的作用和意义”为主题,在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产业进程、产品开发等领域,共同探讨和分享虫草新食品在后疫情时代为大众健康服务的作用、意义和方向。
论坛现场,与会领导和科学家从各自工作、研究的领域出发,在后疫情时代大众健康的背景下,交流和讨论了虫草健康新食品成果转化、应用研究、产业合作等方面的新课题、新成果、新经验。
著名虫生真菌分类学家、泛亚医药首席科学家、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增智教授就《虫草从文化到科学和产业的发展》,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教授罗杰.希弗斯就《澳大利亚东部昆虫和蜘蛛上的虫草》,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杏忠就《冬虫夏草菌基因组及多肽研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森林资源与保护研究室研究员若昂.阿罗约就《蚂蚁上的线虫草生态学和演化》,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任、国家新药/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评审专家郭顺星就《虫草类保健食品研发相关内容探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成树就《广义虫草菌活性成分的合成与代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陈以平就《金蝉花治疗肾脏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泰辉就《广东虫草子实体的健康与免疫功效研究》,中国虫草产业创新技术联盟专委会委员、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玉芹就《后疫情时代虫草类新食品在促进全民免疫的作用和意义》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嘉宾们普遍认为,后疫情时代对人类医学和大众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作为新食品原料的蝉花虫草等虫草类真菌的研究和应用以新的意义和使命。加快虫草类新食品的产品开发、运用推广和产业合作,是摆在相关领域、相关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面前的一个光荣、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论坛高度评价了泛亚医药以自身的研究成果,与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食品企业的合作,并运用自主发明的“中国专利金奖”技术,开始了蝉花虫草新食品的开发和推广,为后疫情时代大众健康服务作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论坛期间还召开了新品发布会,两款由泛亚申请,并在前不久获国家卫健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的蝉花子实体为主要原料研发的虫草类健康新品——泛亚健康虫草特饮、泛亚蝉花黄精粉,也首次向大众亮相,引起了与会人员及营养专家的高度关注。
2022年8月4日,由亚洲菌物学大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联合主办,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世界虫草论坛(泰国·曼谷,亚洲菌物学大会第八分会)”在线隆重举行。 在新冠病毒持续肆虐全球,世界各国抗疫进入重要阶段的关键时刻,本次论坛以“虫草作为草本药物,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作用”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药用虫草类真菌在人体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旨在促进国内外虫草科学研究和虫草类真菌抗疫成果的交流,推动虫草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虫草资源的开发。
根据“2021·世界虫草论坛(上海会议)”的决议,2022年的“世界虫草论坛(泰国·曼谷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办。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和各国抗疫政策的变化,本次虫草论坛作为亚洲菌物学大会第八分会场在中国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遗传药理学家、著名临床药理学家周宏灏教授,泰国国家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专家詹尼佛.卢昂萨.阿尔德教授,我国著名真菌学家、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增智教授分别在论坛上作了重要报告,来自中国、美国、泰国、英国等国家的八位虫草科学家作了权威的学术报告。
周宏灏院士致辞
詹尼佛.卢昂萨.阿尔德教授致辞
李增智教授致辞
论坛围绕虫草类真菌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虫草的药物开发、虫草在对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研究、虫草的生物防治、虫草的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认为虫草是重要的珍稀药食用虫生真菌,是药物开发的天然资源。它们多样的活性成分、丰富的营养成分,在调节免疫、对抗新冠病毒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免疫力就是免疫调节能力,免疫调节就是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的双向调节,人体的抵抗力取决于人体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论坛通过对全球近三年新冠病毒的变异、新冠患者的感染及发病特点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的蝉花虫草、广东虫草、蛹虫草、冬虫夏草等虫草类真菌,因其富含虫草多糖、虫草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其在双向调节人体免疫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视。蝉花虫草、广东虫草、蛹虫草已被中国政府批准为“新食品原料”,成为世界虫草资源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的典范。
论坛高度评价了作为本次论坛承办单位的泛亚医药在虫草科研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泛亚医药十五年如一日醉心于蝉花虫草的科研和产业化,原研的蝉花虫草被中国卫健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后,又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其菌株及其应用的专利技术也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同时,泛亚医药利用自身在业界的影响和与国内外虫草科研机构的合作,从2015年起连续承办了七届“世界虫草论坛”,为推动全球虫草研究和应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次论坛还在中国的上海市、广州市、太原市、成都市及浙江省平湖市开通了多个子会场,有一千多虫草科研人员、企业家和虫草爱好者在线听取了虫草科学家的报告和讨论。